当地时间9月29日,白宫正式对外公布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加沙和平20点计划,并强调内塔尼亚胡已经同意。很多人认为,这个计划将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转折。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这个计划只是特朗普用来蒙骗哈马斯和阿拉伯国家,继续袒护以色列,并使美国从中攫取利益的一个政治工具。
“20点计划”,又称“全面解决加沙冲突计划”。核心内容最重要的包含四个方面。
第一,立即结束战争,所有被关押在加沙和以色列的俘虏,无论生死,都将在72小时内释放。
第二,加沙将实现非军事化,哈马斯完全解除武装。承诺和平共处并放下武器的哈马斯成员将被赦免,希望离开加沙的哈马斯成员将得到安全通道。以色列保证不吞并加沙,也不强迫巴勒斯坦人离开,但哈马斯也不得参与战后加沙的治理。
第三,成立一个非政治性的过渡机构,负责战后加沙管理,并接受“和平委员会”监督,特朗普担任主席,管理层还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。过渡机构将制定加沙重建的框架并负责资金管理 和经济发展计划,直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完成改革,并能够安全有效地重新控制加沙时为止。
第四,成立国际维稳部队,负责加沙边境安全和培训巴勒斯坦警察部队。以军 分阶段撤出,但会保留安全缓冲区。
从积极的角度来说,这个“20点和平计划”比过去几轮提出的停火方案要更接近现实,比如包括不强迫迁徙、不吞并加沙,以及承诺未来归还治理权等等。
但问题是,除了这些以外,也就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了。因此,这个所谓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并不是什么慷慨的让步,而更像是画给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的一张“大饼”。
计划公布后,土耳其、埃及、卡塔尔、阿联酋等国家对该计划表示了欢迎。但这种欢迎是谨慎的,毕竟这些国家的确希望加沙战争不要无限制拖下去,否则他们也得不到安宁。但确保计划能够顺利执行的四大问题却一个都没有落实。
然而,“20点和平计划”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却含糊其辞。文本中只是提了一句:“随着加沙重建推进,并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完成改革后,或许才可能具备实现巴勒斯坦人民自决和建国愿望的现实条件。” 换句话说,计划只是承认了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愿望,却没有把落实“两国方案”写入承诺。不但使这个方案的份量大打折扣,也等于给了以色列无限拖延的空间,还给未来继续爆发冲突埋下了隐患。
计划规定,将成立一个过渡机构,并由特朗普担任主席的和平委员会做监督,而布莱尔非常有可能成为实际操盘手。巴勒斯坦的人和土地由外国接管,甚至都不需要巴勒斯坦人民同意,这样的安排和殖民地又有什么区别?
特别是那个布莱尔,虽然曾经担任过“中东四方特使”,也推动过一些与巴勒斯坦有关的合作项目,但在遏制以色列扩建定居点 和推动巴勒斯坦建国方面却毫无建树。并且他还来自于前殖民国,不可避免地会唤起中东沉痛的历史记忆。由这样的人来治理加沙,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又该如何保证?
最大问题就出在这里,计划虽然说,当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完成改革后,过渡机构就会交权,却没有提出明确的“权力交接”时间表。什么叫“完成改革”、由谁来评判、标准是什么,通通没明确。这样一来,“过渡”很可能演变为无限期托管,甚至架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,那么建国也就成了一句空话。
计划提出的“撤军路线图”实际上就是一个障眼法。按照计划,以军将分阶段撤退,第一阶段释放人质后,从当前的蓝线 后退到黄线的位置。第二阶段,当国际安全部队完成部署时,再从黄线位置 后退到红线位置。第三阶段,当加沙完全恢复秩序以后,以军再退到安全缓冲区。看起来像是在步步退让,但别忘了,加沙最窄处只有50公里,以军每次只退几公里,本质就是作秀。而所谓“缓冲区”,依旧划在加沙领土之内,意味着以军依旧牢牢控制着加沙的生杀大权。巴勒斯坦人依然毫无自由可言。另外,计划也没有明确承诺以色列不得吞并约旦河西岸。
因此,这个计划实际仍然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,并且一边倒偏向以色列的协议。这对于哈马斯来说,也是没办法接受的。
一是解除武装的问题。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造成6.6万人死亡,却被定义为“正义一方”,无需受到任何惩罚;哈马斯的反抗却被定义成了“”,不但要被解除武装、排除在治理之外,甚至还要将加沙所有军事和进攻性基础设施全部炸毁。这不仅是让哈马斯彻底投降,也等于是要求巴勒斯坦人永久放弃抵抗。一旦执行了这个协议,如果再遭到以色列的压迫,巴勒斯坦人又该拿什么来反抗呢?
二是信任的问题。经过无数次停火协议被以色列单方面推翻,美国和以色列的信誉已经荡然无存。黎巴嫩就是前车之鉴:去年在美国斡旋下,以色列与黎巴嫩达成停火,但以军至今仍占据黎南战略要地,并几乎每天空袭。美国又凭什么让加沙民众相信,这次所谓的计划,不是逼迫哈马斯交出人质的诱饵,而是真正和平的窗口呢?
换句话说,这个所谓的和平计划看似面面俱到,实则是布满了地雷和陷阱,本质上是西方对加沙殖民式的接管。同时,这个计划也是美国和以色列诱降哈马斯和阿拉伯世界、为自己进行政治解套并攫取利益的政治工具。
首先,这个“20点和平计划”并不是美以的让步,而是极限施压的最后一张牌。
现在,很多人都认为 特朗普推出的这个和平计划等于是改变了美国的中东政策,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做出了让步。实际上,通过前面的分析,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种错觉。而为何会给外界留下这样一种印象,就是极限施压的结果。
特朗普毫无疑问是以色列的铁杆支持者。2017年首次入主白宫后,他就打破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底线,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“永恒的首都”,还把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过去,几乎彻底撕掉了华盛顿在巴以问题上“中立”的遮羞布。
今年年初,当加沙战争正酣、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时,他又高调推出所谓的“中东里维埃拉”计划,幻想将两百多万加沙居民驱逐出去,在地中海沿岸建造豪华度假天堂。而在此次提出和平计划的同时,特朗普政府还在寻求国会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近60亿美元的武器。
所以说,从始至终,特朗普非但没改变他对以色列的支持,还与内塔尼亚胡联手,将军事霸权和政治霸权变成了谈判筹码。
在战场上,内塔尼亚胡不断加码:先是全面封锁,再是地面推进,最后甚至切断加沙的水、电、药品与粮食供应,把整个地区推入绝境。而在停火谈判中,以色列更是惯用套路:要么突然以“哈马斯违反停火”为由发动新一轮攻击,要么抛出更苛刻的“安全性能条件”,迫使谈判流产。
与此同时,美国则在背后为以色列“兜底”。当安理会准备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决议时,美国往往第一个出手否决;当阿拉伯国家推动联合停火声明时,美国又常常用“损害以色列安全”为理由,直接叫停。结果就是,内塔尼亚胡可以在“停火”与“重启战事”之间反复横跳,把停火当成战术喘息,把谈判变成消耗战。
这正是极限施压的套路:先在军事上制造巨大破坏,再在政治上摆出一副拒不妥协的姿态,把对手逼到绝境,最后抛出一个看似温和的方案,从而营造出重大让步的假象。但实际上,那些所谓的让步——比如“不强迫巴勒斯坦人迁徙”、“不吞并加沙”、“由巴权力机构自治”等等,本就是属于巴勒斯坦人的权利,却在美以的操弄下,变成了施舍的“恩赐”。
要理解这一点,我们就先要搞清楚,西方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 集体转向的底层逻辑。
战争爆发后,以色列对加沙展开了毁灭性打击。截至今年9月,已有超过6.6万人死亡,17万人受伤,超过50万人陷入联合国定义的最高等级饥荒。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濒临绝境的生命。
在国际关系中,国家安全往往被置于最高优先级。所以,以色列在遭遇袭击后的第一反应,被当成了一个主权国家对的强烈报复。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。但问题就在于,当所谓的“安全行动”演变成严重失衡的平民伤亡时,它就超出了“正当防卫”的范畴,并动摇了这种行动的合法性。尤其是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环境下,战争画面和人道危机迅速在全球放大,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。结果就是,以色列一意孤行,为了追求“绝对安全”而将自己陷入了巨大的道德危机。这个危机不仅反噬自身,还波及到了它最亲密的盟友。
过去,力挺以色列意味着赢得美国右翼选民和犹太财团的掌声,这对特朗普是最直接的政治红利,欧洲大国也多半选择跟随华盛顿。但随着加沙战争演变为21世纪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,这条曾经牢不可破的支持链也开始松动。
2024年5月,爱尔兰、挪威和西班牙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。随后英国、法国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相继跟进。和前几个国家不同,英法加澳不是G7成员,就是五眼联盟成员。因此,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前所未有。并且,这些承认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表态,而是经过反复权衡的战略对冲。它们意识到,若继续与美以的强硬立场深度捆绑,所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难以承受——既有国内政治的不稳定,还会损害国际形象与外交影响力。
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,这些国家试图重新夺回在人权与国际法领域的话语权,将自己构造为和平的斡旋者,而不是冲突的纵容者。承认的意义不在于立刻实现和平,而在于表明一种立场。换句话说,这种承认其实就是一种道德危机公关,为的是在完全陷入战略与道义的泥潭之前,及时止损。
到了这样一个时间段,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几乎已经成了孤家寡人。特朗普若继续“一边倒”支持以色列,不仅无法再成为其手中的筹码,还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。他唯有迅速调整姿态,把“和平推动者”的角色抢过来,才能防止美国在道义层面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同时避免他本人在国际舆论中被视为“共犯”的尴尬结局。
与此同时,在特朗普看来,以色列似乎也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困局。内塔尼亚胡既不能在国内强硬派的压力下主动收手,也无法在阿拉伯国家面前示弱;但如果继续打下去,以色列不仅将加深国际孤立,还可能引发阿拉伯和世界更大规模的反击,美国也难以独善其身。
因此,特朗普这样一个时间段力推和平方案并非是出于对巴勒斯坦的同情,而是为了将“孤立成本”转化为“政治资本”,同时也顺手帮内塔尼亚胡找个台阶。
而对内塔尼亚胡来说,就更是一种政治表演,主要是为了稳住与华盛顿的关系和自身的外交形象。因为就在这份计划宣布的几天前,他还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抨击多个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举动。然而转眼间,他就同意了特朗普的方案。这只能说,内塔尼亚胡是在政治算计之后卖给特朗普的一个人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内塔尼亚胡亲口承认支持“20点和平计划”之后不久。他又公开表示,以色列国防军不会从加沙撤军,而是将留在“加沙地带大部分地区”。这不仅暴露了他出尔反尔毫无诚信的嘴脸,同时也充分说明,他根本就不会去真正的执行这个计划。
除此之外,这份所谓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,也是特朗普为争夺政治和外交主动权的一个工具。
要知道,中东从来不缺“和平计划”。无论是美国、欧洲,还是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,几十年来已经提出过数十份类似的方案。但因为该地区复杂的历史纠葛和各方的政治算计,这些计划几乎无一例外都胎死腹中。
特朗普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包装成“唯一能解决中东问题的人”。从推动《亚伯拉罕协议》,到强压巴勒斯坦,他都在努力制造一种印象:没有特朗普,中东就没有和平。在这个逻辑下,他的目标其实很明确:一是打造“和平总统”的形象,为诺“贝尔和平奖”和历史定位积累资本;二是牢牢抓住“巴以和平”进程的主导权,绝不让任何国家或领导人抢走风头。
因此,在加沙停火问题上,特朗普始终把它当作一场必须由自己导演的政治大戏。今年3月,他否决了阿拉伯国家提出的加沙战后重建方案;7月份,他又否决了由法国和沙特牵头、计划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框架下成立过渡委员会的构想。前不久,联合国大会多数成员通过《纽约宣言》,明确支持“两国方案”,又遭到了他的拒绝。
但问题是,国际社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共识已经势不可挡。如果特朗普一味否决别人的方案,却又拿不出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,那么不仅美国会失去外交主动,他本人也会被贴上“阻碍和平”的标签。正因如此,他才不得不调整姿态,推出所谓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,既要把停火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,又要确保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继续握有话语权。
但是最终,特朗普依然没能够跳出美式霸权的惯性思维,他炮制的这个所谓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,既没有正视巴勒斯坦的核心诉求,也没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。只是一心想为以色列找一个体面的收手台阶。为美国找一个攫取利益的机会。因此,结局很好预测,这充斥着霸权思维和强权逻辑的方案,注定难以推动真正的和平。如果未来局势线条推进,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与动荡。
,贝博bb———— 关 注 我 们 ————
Copyright 2021 bb体育下载 网站地图苏ICP备2022003606号-1 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:bb体育下载地址 [后台管理]